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吴昊|社群立论七则

1 / 37

1

主题

1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9:01: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吴昊  螺旋公社  2024年07月30日 10:20 上海

写在五一,我们应该成为一群怎样的劳动者

首先祝大家五一快乐!

我今天想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成为一群怎样的劳动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1.劳动者应有权利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便于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2.劳动者可以为自己劳动,也可以可群体劳动,他们应有选择的权利
3.如果选择参与群体劳动,应有良性的机制,使劳动者加入和退出便宜
4.劳动者有权利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的决策/预期分配的决策,共享劳动成果

这4点孤零零地摆在这里,是没什么用处的。我们需要结合社会现状来看——

现在的社会有一个共识,即内卷化很厉害。什么叫“内卷”呢?这个问题康德说的最早,他把“内卷”和“演化”做了一个比较:

“演化”:环境在变化,个体也在适应性变化,并影响环境
“内卷”:环境在变化,个体适应不了变化,影响不了环境,只能不断影响自身

韦森由此概括:内卷是事物发展到某种特定程度而出现的原有方式无休止的内旋内缠、自我复制与勉强维持并伴有内耗加剧的自我锁定样态。

由此可见,“内卷”是一种相对于“演化”的非常态的社会进化方式。在此种方式中,多数劳动者的权利形式得以保留,但选择空间其实是被压缩的,压缩的越厉害,选择的成本就越高,到后来,以至于没得选。

这是我们对社会内卷化现象的一种概括。
回到常态的社会当中,其实也是普遍存在:能力与工作适配,但爱好与工作错位的状态的。在这种只能满足少数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需要的社会机制之下,多数人就是“8”,少数人就是“2”,人们称之为“马太效应”。在这种“效应”规律的作用下,上述情况似乎应该被当做合理内容接受下来。

对此,我斗胆说“不”

我们能否有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效应”带来的影响呢?能否让多数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充分发挥出来?去做他们想做的,而不是部分人需要的?

我们想到的方式,便是“8”的联合,或者说“无闲阶级”的团结合作。(此处相对“有闲阶级”,即摆脱了生存桎梏,可以真实去做想做事情的那一小部分人)

我们从做一件事情最朴素的元素去拆解来看,无闲阶级的劳动者们之所以打圈圈绕不出来,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原因:一无所有。

如果我们能构建这样一种生态,让参与者:
1.表达热爱之事业
2.找到共事之友人
3.利用闲暇之时间
4.开辟独立之项目
5.串联创业之基础
6.共建共创之氛围
7.扩大生态之影响

那么我们想,这种合作的机会,创造的空间,便会被挖掘出来。我们社群已经开展的几项小小的事业,便是大大的证明。

至此,我们再次尝试回答开篇的问题,我们应该成为一群怎样的劳动者?

我想便是: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务实务本,同频共振。

此为开篇,初意已表,述有不详,冀望斧正!

写在五二,两种生态,共同富裕
大家劳动节快乐!

继续论述我们的社群思路,今天就共同富裕的话题来展开——

共同富裕是一项我们新时代的既定国策,既是国策则当群力群策共同实现。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共同富裕的观点,我们举一例说明: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立法专家朱少平先生提出来共同富裕“最后”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杀富济贫”。即要求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举例说明,马云捐款1000亿给社会,但分到每个老百姓头上都是杯水车薪。所以这种方式是一种治末不治本的方式。

第二种:政府发钱。因为要避免大水漫灌造成通货膨胀,所以即便政府发钱,也只能发给少数贫困户,或者再扩大一点范围到中等收入人群,也不能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第三种:提高工资。朱少平先生认为,提高工资,可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因此他倡导通过发展交易(注:商业、贸易),来提高社会的总财富,使企业的收入增加,然后给大家涨工资,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咳咳,此番言论,跟企业老板的话术如出一辙:大家好好干,等公司效益好了,我给各位加薪。大家自行体会~

网上其他观点林林总总,大体如朱先生所言,我们且按下不表。

说回共同富裕,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呢?当年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为啥不倡导共同富裕呢?因为大家都穷,谁都不知道富起来是什么样子,你非得说我们共富,那大家只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了。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倡导一部分勇敢的人,或者有“禀赋”的地区,先去打拼,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成为你们的大后方,给你源源不断的支持,你们先去看看富裕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带我们去见识。这就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的由来。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社会总体财富是增加了,但是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就现状客观来讲,并没有做到“先富带后富”,所以此刻我们提出“共同富裕”,其实是正当其时

所以要明白一个道理:共富的意思是,社会总体富裕了,但是差距大,要缩小差距。这才是共富的本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差距,为什么差距会在拉大,而不是缩小呢?

我的答案是:我们的社会随着财富的慢慢积累,逐渐形成了一种精英式的经济生态。它的出现,既是必然,也是应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社会的创富过程必然造就一批商业巨子,而只有靠这批商业巨子,或者说企业家,靠他们的拼搏与奋斗,才华与汗水,组织与管理,社会成员才能被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经济建设,摆脱一穷二白的境地。

但是这种精英经济生态,越来越有利于“先富者”的财富流转和扩大再生产,对“后富者”或者“不富者”,却显得不那么友好。不富裕的人,很难利用这种生态,长效的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而只能选择依附,即为富人做工,来获得一时的经济来源。这对本就没有什么保障的人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也同样是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如何给“不富裕”者更多的创富机会?我想答案便是:构建我们自己的经济生态。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互补的经济生态体系,在这个经济生态体系之下——

1.劳动者可以将自己的余热充分为自己所用
2.劳动者更加直接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者收入,而不是被“资本”“利润”加工后的“工资”
3.劳动者可以选择联合、互补和共同创造
4.不会出现过大的经济单元

这种生态体系一旦形成,一定是和原有的精英经济生态是交相辉映、互相补充的,劳动者才会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

也只有这种生态体系的形成,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二元化局面,不至于某一种生态过分强势,过分偏袒某一部分人,过分拉大社会成员的整体差距,达到一种折中的效果。这种效果,类似于道家学说中的阴阳共生。

共创共享,共富始得。述有不详,冀望斧正!

写在五三,公有还是私有?

大家劳动节快乐!

我们继续论述社群的思路,今天主要围绕社群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展开——

谈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我们经常能想到这句话:我国的所有制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把生产资料所有者归于以下几类:国家、集体、部分个人、私营企业主、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

而常见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原材料、机器设备、工具、厂房、运输设备等。

对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员有哪些呢?我想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产业工人:在各类工厂、企业中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工人。
2. 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3. 部分服务行业从业者:如快递员、家政服务员等。
4. 其他非管理岗位的劳动者:如一些基层办事人员等。

他们是新时代的无产人士,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只能靠自身劳动力换取维持生存的报酬。

那么,我们把贫富差别和有产无产两种方式概念叠加起来,很容易看出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劳动者/无产人士,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不能组织再生产,不能长效解决生存问题,不能造成财富积累,从而不断拉大与有产者的差距。

因此,我们要做的事,就是组织无产的劳动者们,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方式,去创造、去积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产资料,去应用、去发挥它们真正为我们自己服务。

这个过程何其难也!但做就有做的道理。

我们倡导一种属于无产者、劳动者的新的联合方式,就是把他们的第二职业,或者说副业,慢慢的集中到一起来组织,来开展,来运营,来参与,来分配。

这是一种新的集体方式,我们称之为新集体。只有构建这种新集体,让这种新集体掌握属于无产的、同时也是无闲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新的劳动氛围才会形成,才会有新的生态,造就新的平衡。

如果我们不是等待中求共富,而是在创造中求共富,那就应该赋予我们创造的机会,赋予我们创造新生态的权利。也唯有这种渐进的改良方式,逐步营造一种属于无产者、无闲者、贫富一端的多数人的集体经济生态,才有可能逐渐缩小贫富悬殊的问题。此为治本之策。

所以,我们倡导构建的共创社群,或者由此而衍生的生态体系,应该是公有、共有、集体所有,还是私有、独有、个人所有呢?

朋友们,你们有答案了吗?

写在五四,为什么是新青年

大家劳动节、青年节双节快乐!

今天继续论述我们的社群思路,我们围绕新青年这个话题来展开——

从2023年1月8日我们开始新青年公益文化社群的建设工作以来,新青年已然成为我们一种共同的精神引领和理想追求

回顾历史上的新青年,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旧礼教、旧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他们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组织社团等方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足当下,我们不应该让新青年只是成为一个历史的标点符号,而应该赋予其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追求。

之所以会选择“新青年”作为主题,来建设我们的社群和生态,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身份意识的重构

当下的中国,盛行“牛马论”,打开短视频,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自嘲式的言论充斥在视频和评论区(见下图)

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反映了在当下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之中,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可能正在被消解,社会主体身份可能正在被解构,从而使其生存意志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

这里我们提出两组问题:

一、什么是主人翁意识?什么是社会主体身份?
说白了,就是我觉不觉得我是这个社会的主人。这是一种总结,是一种自我认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感觉。

二、什么是生存意志?
回答也很简单:求生欲,想活着,想更好的活着,并且把这种意志转化为积极的生存实践。

大家是如何思考这两组问题的呢?我想诸位心里是有判断的。我们现在的青年人,开始实行“三不主义”,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娃,流行摆烂和躺平,有稍微积极点的,去整顿职场,其实名曰整顿,实则蚍蜉撼树而已。

年轻人何以至此?无外乎我们说的那个原因,身份意识被解构了,生存意志受到威胁了,但又无力反抗,只能像秋天的蚂蚱(资本告诉我们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蹦跶几下,也就放弃了。

这是何其悲哀之事,又何其让我们警醒:对于社会群体而言,我们的主体身份/主人翁意识是何等重要——

如果没有主体身份,不会有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如果没有主体身份,不会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主体身份,不会有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崛起

现在,这种主体身份到了需要重新建构的的时候了

我们选择新青年,是因为这个具有历史积淀的集体名词,可以让青年人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积极有为的群体,意识到主动权在我,意识到我们也是国家的主人。

而从建构主义理论学说的表述来看,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观念建构的,这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就成为那个社会需要的一群人,一起去建设它。

二、自主权利的追求

青年人,目前是最需要物质自主权的一代人。

五四新青年所倡导的民主自由价值的实现,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能否让自身的物质自主权利得以实现。

先自主才能民主,先民主才能自由。

自主是一切的根基,脱离物质自主权利谈民主和自由价值,无异于在沙滩上建城堡,是极不现实的。我们选择新青年,正是要把先辈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往更深处去溯源,找到它的价值元点,把它煅烧成砌墙砌楼的坚实材料。

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对五四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三、历史文化的传承

诚如上文所言,中国人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我们发扬五四的传统,继承新青年的精神财产,是我们对中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唯有如此,方能继往开来!

综上所言,就是我们选择成为新青年的原因。

写在五五,几种概念,一种价值

我问AI,与市场相对应的是计划,与效率相对应的是公平,那与资本相对应的是什么?
AI说,是劳动。我说不对。
AI说,是权力。我说不对。
AI说,是消费。我说不对。
AI说:是资源。我说不对。

简直越说越离谱。

我问AI:“资本”是什么?
AI说:是货币、生产资料、技术、知识产权等,是用于生产的各种经济资源。
我问AI:用于生产难道只有经济资源吗?
AI说:你说得有道理,生产不仅需要经济资源,还需要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

总算答到点子上了,我说,与“资本”相对应的,从来不是什么权力、消费、资源,而是劳动、技术、管理的集合,这些因素统称为“人力”。

大家劳动节快乐!

继续论述我们的社群思路,今天围绕几组概念来展开:

一、效率与公平

先讲个外星球的故事:在部落中,几个猎人感慨道:今天那头野猪太大了,我们几个人根本抓不到。于是年迈的酋长让所有男人都去打猎,很快野物便被抓回来了(效率)。酋长说:我老婆多小孩多,所以要分的多——这几个猪脚给大伙,其他归我(公平)。有个小伙说:我们不够吃啊,能不能猪头也留给我们(改良)。酋长不允。众人忿忿不平,弑之(革命)。

由此可见:什么是效率呢?就是把活干的又快又好,完美交付结果,这其实说的是生产过程。什么是公平呢?就是把战利品分给大家,让大家都满意,讲的是分配过程。注意,公平是让人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满意,不是搞平均。因为多数人是知足的。(人性定律。资本的教育方式之下,常常告诉我们人是不知足的,是贪得无厌的,于是构建人际壁垒,倡导竞争,同时固化所得,这是不正确的,以后我们要单独讲)

二、市场与计划

继续我们的故事:新酋长上任,大家把野猪交给新酋长来分配,酋长说:甲猎人最勇敢,抓野猪受了伤,猪心猪肝拿回去炖汤(激励),其他人每人拿回去半斤(计划)。甲分到了半斤五花肉,已分到了半斤里脊肉,甲想吃里脊,乙想吃五花,于是他们约好了交换,用漂亮的石头作为中介,其他成员看到了也纷纷效仿(市场)。

什么是计划,什么是市场?其实是讲的就是资源的两种分配方式,前者是一种通过行政手段(如酋长分配制)对资源分配进行调节和管理,后者则通过供求关系(甲乙)和价格机制(漂亮的石头)等自发的对资源进行配置。

一般认为,计划更能带来公平,市场则更能激发效率。

三、公有制和私有制

继续我们的故事:部落的人们齐心合理盖了一些房屋,制作了一些工具用作捕猎和种植,大家一起生产劳作一起生活,其乐融融(公有制)。有一年发生了饥荒,只有酋长分到的猪肉没吃完,于是大家找酋长要,酋长说,可以,但以后这些房子和工具归我。大家无奈只好答应。(私有制)

房子和工具是生产资料,归部落全体所有就是公有制,归酋长个人所有就是私有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与人力

通过上述分析,无论是效率还是公平(生产/分配),市场还是计划(供求/行政),最终的导向是为全体人服务,这应该是我们的价值锚点。个人有其私有的特性,有其基本的权利,正如个人本身是属于个人的,这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但是这种私有特性被私有制度放大后,就会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使得我们的资源调节手段只向少数人倾斜,慢慢偏离为大数人的所服务的价值锚点。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资本主义教育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财富远远超过其他社会,资本家为人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是合理的,应该接受资本主义的存在,接受资本主义就要接受资本家。

这是什么逻辑嘛!财富是劳动者生产的,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源于自己的辛苦创造,而非来自任何人的施舍。诚然,我们承认资本/资本家起到了促进生产的作用,但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就要委身于人,不敢去正视我们的价值!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性,偏偏就有矮化劳动者人格的功能。

我们回到前文的问答,为何AI总是答非所问?因为在资本市场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即便是AI,都不能摆脱矮化劳动者的窠臼,它们不把劳动者的各种能力的集合——人力——看作是与资本相对的东西,而是看作资本的某一属性,与货币、生产资料、技术、知识产权等物质性要素并列展开,这其实是无形中物化了我们的劳动者人格,把人力当资源,当资本,最终成了某某人的流动性资产。

但我们要说:人力不是资本,人力就是人力,人力是人的劳动能力的集合,它的背后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人。人有作为人的价值,有被当作人——而不是被物化、工具化和资源化的权利。

如今的世界,正处于大交融大变革的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开始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人力与资本是时候五五分开了,我们要重新从劳动要素中找到人,认识人,尊重人,创造人,使劳动者人格剥离出资本的外壳,渐渐让人脱离资本的泥潭,回归人的本身。这无论是对于哪种类型的社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因此,如果我们一定要倡导某种价值,那一定就是人本身的价值,即人作为人的价值,这是人类社会价值第一性所决定的。

本篇完。

写在五六,胖东来、南街村和人民公社
写在前面:环境造就群体,但不能决定个人;个人很难改造环境,但群体可以。

大家劳动节快乐!

继续论述我们的社群思路,今天来讲几个案例:

一、胖东来


胖东来是一家位于河南的零售企业,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优质的服务体验而闻名全国。它始终秉持着公平、自由、快乐、博爱的价值观,始终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和顾客的体验感。最近发生的一则事件,很好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2月15日,许昌胖东来一员工未按标准试吃员工餐,被网友拍到发到网上引发热议。胖东来第一时间进行调查,给出详细通报,并出台解决措施,对举报网友进行奖励,对涉事员工开除处理,同时紧急发布声明,工作失误,停业整改,永久关闭火锅档口。此外,还对相关主管降级三个月。



决定做出后,网友认为决定处罚过重,建议减轻,在网上为涉事员工开脱。结合网民意见,胖东来管理层最终研讨出2个投票方案,经投票表决,决定让该员工学习三个月,转岗到非食品加工岗位,其他处理结果不变。于是在2月19日凌晨,胖东来再次在网上发布一份长达13页的处理结果。




有个词叫做见微知著,这次“试吃事件”完美展现了胖东来的价值观念和服务态度,也正是由于胖东来的真诚,网友们以真心换真心,纷纷到店打卡消费,胖东来超市已然成为极具流量的“景区”。有的网友调侃道:我不喜欢胖东来,因为它没有开在我家门口。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网友也很好奇:为啥胖东来超市这么受欢迎,却没有开遍全国各地呢?有分析人士给出如下几点解释:1.深耕理念:创始人于东来经营理念更适合小家小范。2.资金问题:开一个大规模的超市需要大量资金,其中买地皮的一项花费就非常高。3.竞争压力:中国零售行业竞争激烈,胖东来需要面对来自电商巨头和传统零售巨头的竞争压力。4.本地化问题:不同地区和城市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重新研究各个市场、提供针对性服务需要大量工作投入。

虽然目前胖东来已逐渐走出河南省,把他们的价值观传递给了更多企业,但我们还是不禁要问一句:胖东来的经营理念是否适合所有企业呢?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指望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善人,就期待所有人都变成善人。某些企业为何会吸收胖东来的经营理念,甚至让胖东来来参与经营?根本原因是自身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企业亟待转型需要,或着,为了以后转型需要、更好盈利。这是市场规则决定的,也是理性人逐利性质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于东来心怀理想,就要求张东来李东来放弃现实,这是极其幼稚的!


(致敬于东来)

可以说,胖东来的成功90%的原因是因为于东来,而现实中像于东来这样的星宿,1%都不到。胖东来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商业奇迹,因为无论是它还是它的创始人,都太特别。而我们要的,是一种普遍式的成熟经验。

二、南街村



南街村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下辖村(河南人民真伟大😆),地处豫中平原,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发展集体经济,建立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下属企业26家,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医药、旅游等,产品有近20个种类上千个品种,部分产品出口销售。2018年,南街村实现总产值23亿元。2020年8月26日,南街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2年南街村创造近4000万元旅游收入,工农业总产值22.3亿元,实现纯利润近2亿元。2022年南街村集团被授予“2022年度县域经济发展特殊贡献奖”。



南街村可谓是目前最接近共产的集体生态了,与其类似发展模式的还有华西村、北徐庄村、代村等。这些村庄的发展模式都有一定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但是我们还是要问出那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没有推广到全国?

我对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以下两点:

一、社会效率选择背景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急需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而建设经济很重要一个方面便是发展贸易,这就要求我们和国际市场接轨,采用市场的逻辑进行发展,所以无论是农村包产到户、分单干,用集体的统一经营和家庭的分户经营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还是在城市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都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好的方式,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这种历史环境下是效率主导生产的,而南街村的模式优点更侧重于公平主导分配,这是它没有成为时代主流的第一个原因。

二、无法提供城市化经验

无论是南街村,还是华西村等,都是农村集体。而在中国面临快速发展经济和推进城市化的任务中,更多的会借鉴和参考国际上已有的成熟城市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路径依赖,但是在没有大规模集体化大都市建成的历史背景下,走这种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情有可原的。南街村无法提供城市化经验,无法成为城市化的建设标杆,这是它没有成为时代主流的第二个原因。

但是俗话说的好,好饭不怕晚,南街村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许会在未来的中国这社会大放异彩。




三、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是在 1958 年出现的农村基层组织形式。它是政社合一的组织,规模较大,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又负责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分配劳动成果以及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等。在当时,人民公社对推动农业集体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到 1983 年,人民公社制度基本结束,被乡(镇)体制所取代,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有哪些呢?网上有段概括我缩略给大家——
“一、因改革开放选择市场经济而被废除。二、讲究公平但效率低,农民出工不出力,且城乡待遇差别大。三、公社农民无偿劳动支援基础设施建设,剩余价值被国家无偿拿走,不利于农村长期发展。四、政治运动干扰农业生产,假大空作风使农民挨饿。五、人民公社强制统一,缺乏差异,政经一体制度抑制活力,不懂经济分配的干部也影响积极性。六、最后因一刀切政策而结束,”



这些提到的原因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还是不够彻底不够本源,我认为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如上述所言,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它是行政主导建立的。

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来看,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政府是人民与主权者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公民本身具有权利,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签订”契约让渡个人部分权利组成国家和政府,从而使得共同目标得以实现。

这虽然只是一种公民权利和国家来源学说,却能给我们如下启示——

如果我们把组成集体看做是目标,那么让渡权利给集体实际上是手段,目标在前,手段在后。正如人类社会抑或国家的形成一样,人民公社实际上也应该:首先成为公民自发的集体目标,再由公民自发集体让渡权利和利益而组合形成,且由自身自然的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府起到引导、协调、帮助的作用。所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搞人民公社,与其说是太超前,不如说太主观,之所以会出现公平却低效的情况,是因为没有遵从人性——老百姓真的想搞嘛?这是不得而知的。

另外一个原因,在当时没有脱贫脱困的背景下,农民生产的剩余价值被拿走了,积极性肯定是受影响的。

当然,应当充分肯定人民公社的历史作用。笔者只是认为,如果市民社会自发自觉形成类似于“人民公社”的集体,而政府加以引导、协调、帮助,可能效果会更好。如果大家自己私有的物质生活资料足以承载各自的生活,而集体又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那么就不会在乎谁多谁少的问题了,即便有矛盾可以最大化的得到内部消化,国家不用劳心费力。

因此,是否应该倡导一种市民社会自组织的新形式——新时代的人民公社——是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以上对胖东来、南街村和人民公社做的梳理和比较,是我的一点薄见。尽管他们的性质可能有很大差别,但给我们的启发同样很大。



写在五七,实践:新青年社群

写在前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写在前面:天下为公。

大家劳动节快乐!

继续社群思路探讨工作,今天我想就实际的实践问题表达一些我的看法,供各位参考,诚盼诸君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先行致谢,不胜感激!

行文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前六篇的主题思想:
在《写在五一,我们应该成为一群怎样的劳动者》中,我们倡导劳动者要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务实务本,同频共振。

在《写在五二,两种生态,共同富裕》中,我们指出,劳动者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生态,与精英经济生态互补,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在《写在五三,公有还是私有?》中,我们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拉大的根本原因是无产者不掌握生产资料。因此应赋予无产者创造新生态的权利,构建新集体,通过创造性劳动逐渐掌握集体生产资料,形成新的劳动氛围和生态,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在《写在五四,为什么是新青年》中,应该明确,新青年应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引领和身份认同。成为新青年,有利于身份意识的重构、追求自主权利、传承历史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在《写在五五,几种概念,一种价值》中,我们指出人力是与资本相对应的要素,应该尊重人的价值,让劳动者人格脱离资本的泥潭,回归人的本身。

在《写在五六,胖东来、南街村和人民公社》中,我们从胖东来、南街村和人民公社的案例中吸取经验,试图探索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道路,并提出在国家的引导、协调和帮助下,公民社会自发合作开展新时代新集体的建议。

我们总结为一句话: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劳动群体自发组成新集体,通过创造性劳动逐渐积累生产资料,营造一种公有制的劳动生态,与市场经济生态互补,形成一种公私二元化的经济生态格局,兼顾社会公平和效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回顾完毕。

现在直接讲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应该立足于当下,分为三个方面:理论准备、田野调查、社会实践。

一、理论准备
理论方面,除了我写的7篇文章以外,更多的是要找到国内外进行集体化尝试的成败经验、组织方法、经济方法,以及当今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一点尤为重要。其他的理论,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总结。

二、田野调查
调查方面,着重考察三个方向:第一,开展工作的地域情况(如上海);第二,参加过合作组织的老一辈对合作组织的认识情况;第三,基层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就业情况及发展意向。

三、社会实践
实践方面,我们从促进青年人互助合作,共同开展共创项目着手,组织新青年社群,形式是共创共享——以共创促合作,以共事促交友,逐渐形成有凝聚力的集体,在集体的形成过程中,慢慢增加公有制元素,让社群向公有制团队不断迈进。

就我们已经开展的新青年线上社群经验来说,有两点值得总结:

1.从2023年1月8日我们开始新青年线上社群的建设工作以来,迄今已经推动若干合作项目的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写作、考研、母婴等方向,这些合作内容都是基于合作者的爱好或禀赋,利用闲暇时间得以开展。虽然进展略为缓慢,但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持续性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让我们相信——一个好的共创氛围是可以解决多数人创业过程中的持续性难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群多为熟人,如何突破人际壁垒,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2.社群的存在以优势互补的合作项目为基础,但其潜力却远不止于合作。它可以容纳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样式,这是它的开放性所在。

另有一点展望:

现有社群的成员天南海北居多,所以合作方式更多侧重线上,这多少有些不便。于是我们希望构建第一个线下社群,期待在大都市推广这种新青年社群合作理念。大城市人口多,劳动者多,青年人多,无论开展何种项目,人总是第一位的。

上海,是我们第一个试点城市,我们已经为上海本地新青年社群拟好名字,“沪上青年”。期待慢慢有新同志加入进来!

希望梦想成真!



本文作者为龙鹰社区文化的理事会成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

帖子

3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5
沙发
发表于 2024-8-4 15:24:32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很像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里面的年轻人。列宁曾给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以很高的评价。习近平主席也同样给予了该小说很高的评价,他说:“我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小说《怎么办?》描写的当时的新新人类都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创办集体作坊,在创办过程的冲突中,显示了信奉希望人人都快乐幸福的高尚品质。他们对自由热烈追求,对人的尊严极为尊重。他们自食其力,不喜欢浮夸,崇尚自然科学,办事从实际出发,讲话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100多年之后的我们年轻人的精神及品格的模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